阅邸报

虚名空自喜,丛谤亦难逃。
望重瑕来众,官高磬折劳。
应酬书脱腕,思虑雪侵毛。
何似山林士,琴床梦日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阅邸报》,宋代诗人陈宓的诗词作品,以抒发对政治现实的感慨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为主题。下面将深入探讨这一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阅邸报》是宋代诗人陈宓的诗作。陈宓(1171年—1230年),字师复,号复斋,莆田(今属福建)人,是南宋著名的学者、官员。陈宓年轻时即受朱熹影响,后与黄干游学,因父荫入仕,曾历任南安盐税监督、泉州主管南外睦宗院等职。他在官场上历经坎坷,但始终关心国事,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时政的忧虑及个人遭遇的感慨。

  2. 作品原文:《阅邸报》中包含了陈宓的许多名句,如“虚名空自喜,丛谤亦难逃”表达了他对名誉和诽谤的深刻理解;“何似山林士,琴床梦日高”则透露出他追求隐逸生活的愿望,以及在官场上的无奈与疲惫。

  3. 文学价值: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阅邸报》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官场的腐败,也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阅读这些诗词,可以深入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4. 创作背景:陈宓的创作背景复杂而丰富,他的仕途并不平坦,多次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排挤。这种经历促使他写下了许多反映现实、表达忧思的作品。《阅邸报》便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是作者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宋代社会状况的一个缩影。

  5. 后世评价:陈宓的《阅邸报》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世广泛传颂和研究。其作品中流露出的对权力和名利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独特窗口。

《阅邸报》不仅是陈宓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思想内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