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劝农诗 劝孝养

父母辛勤养汝身,直须五鼎奉双亲。
有田若不勤耕稼,菽水犹亏岂是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安溪劝农诗·劝孝养”是宋代陈宓的诗词作品,表达了对孝顺父母的敬仰和对辛勤耕作的赞美。以下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宓(1143年—1203年),字安道,号东堂,福建安溪人,北宋诗人、政治家。他是南宋初期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其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 诗词原文
    父母辛勤养汝身,直须五鼎奉双亲。有田若不勤耕稼,菽水犹亏岂是人。

  2. 诗词赏析

  • 《安溪劝农诗·劝孝养》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辛勤耕作的场景,其中“父母辛勤养汝身,直须五鼎奉双亲”两句直接展现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与尊敬。
  • “有田若不勤耕稼,菽水犹亏岂是人”则反映了农民辛勤耕作的重要性,强调了勤劳致富的理念和对长辈的敬重之情,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农业劳动和家庭责任的价值观念。
  1. 主题阐释
  • 在这首诗中,作者不仅赞美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还深刻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念。这种感恩之心和勤劳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美德。
  • 通过对农民辛勤劳作场景的描述,诗歌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肯定。
  1. 文化意义
  • 《安溪劝农诗·劝孝养》不仅仅是一首表达情感的诗歌,更是宋代社会背景下的一种文化体现,反映出当时人们对道德伦理的重视以及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 作为古代文人的作品,该诗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切体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安溪劝农诗·劝孝养》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通过这首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