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惰

日月双跳丸,一旦复一旦。
于穆无疆命,后□□如趱。
前头只逗遛,不勇攻与战。
当然紧切功,一一事散漫。
便是惰天职,天地一罪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警惰》是宋代诗人陈淳的作品,而非现代文学作品。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勤勉与懒惰、积极进取与消极懈怠之间差异的看法。诗中通过对日月运转的描绘,以及“一旦复一旦”的重复使用,强调了时间流逝的快速和人生的短暂,同时批评了那些不思进取、只满足于现状的人。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体现了陈淳的诗歌特色。《警惰》的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而不失文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日月双跳丸”,“后如趱”,都是典型的宋代诗词中的比喻手法,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人生态度的认识。此外,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来比喻人的行为和心境,这种表达方式在宋代诗歌中颇为常见。

从艺术形式上看,《警惰》作为宋诗,其结构严谨,语言简练,音韵和谐。陈淳的这种表现手法,不仅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诗歌形式的追求,也展现了他们对于诗歌内容的高度要求。在绘画方面,陈淳同样具有很高的成就。他的绘画作品既有放得开的大气磅礴,又有收得住的细腻入微,这种风格被称为“白阳一派”,与同为文人的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这表明陈淳在文学和艺术上都有着深厚的造诣。

《警惰》不仅是宋代诗人陈淳的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艺术价值高、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喜欢文学和艺术的读者来说,深入理解《警惰》不仅能领略到宋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