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言戒

言者身枢机,兴戎亦出好。
既正且中节,吉祥以类和。
正苟发不中,忤物立召祸。
不可言而言,夫子戒勿道。
言轻则招忧,子云亦辨早。
龙门有明箴,恳恳岂欺我。
尔素重所出,胡兹失太果。
策驷非难追,噬脐悔自蹈。
从今臭不同,谨谨三缄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失言戒》,是宋朝陈淳创作的一首诗,旨在警示人们言语的重要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失言戒》的作者陈淳,生活在北宋时期,以诗歌创作闻名,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情感。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2. 诗歌主题:《失言戒》主要探讨了言辞的力量及其潜在的负面影响。诗中指出,言辞如同国家的枢机,关乎决策和行动,如果发言不当,可能导致战争或冲突。诗人强调了言辞的慎重,以及不可随意发表不恰当的言论的重要性。
  3. 语言特点:《失言戒》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考究,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审美特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对仗技巧和平行结构,使得整首诗歌既美观又富有哲理意味。此外,诗人还引用了孔子的戒言,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4. 现实意义:《失言戒》的现实意义在于提醒读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谨慎使用言辞。特别是在表达观点、发表意见时,更要注意言辞的选择,避免因言不慎而导致不必要的麻烦或误解。
  5. 文化影响:《失言戒》作为陈淳的代表作品,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仅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沟通方式的启示。通过学习和理解这首诗,可以更好地认识言语的力量,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使用言辞。

《失言戒》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言语的力量以及正确使用言辞的重要性,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谨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