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即我赠,东京博雅堂。
再见复我和,北窗小梅章。
此物今只存,而人乃云亡。
有时牵龙尾,浓磨发精光。
恍惚金漆交,相与游翰场。
间或展骚轴,熟玩题芬芳。
嶙峋骨鲠语,犹能动刚肠。
触物即君感,感物复君伤。
藏之不敢轻,于以无君忘。
嗟嗟岂无朋,知心鲜其当。
忆李友叔皓三首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李友叔皓三首 其三》是宋朝诗人陈淳的作品,展现了作者与友人李友叔皓的深厚友谊。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诗歌原文:君居郭之东,我馆亦东郭。君已素我心,我未一君目。时初丙辰秋,一见洞轩腹。君即就我眠,我亦共君读。历代故史编,皇家新典牍。我猎未暇精,君记抑何博。寒灯窗窍红,明月庭阴绿。君举口不休,我听膝屡促。忆从半载余,丽泽情方熟。胡为一别后,终天诀遽作。
诗歌解读:诗中的“君居郭之东,我馆亦东郭”,描绘了二人相聚的场景,李友叔皓居住在京城的东面,而陈淳在东面的馆舍与之相遇。“君已素我心,我未一君目”表达了诗人对李友叔皓的敬重和仰慕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朋友的了解和关心。“寒灯窗窍红,明月庭阴绿”则通过夜晚的自然景象,增添了诗歌的宁静与美好。
诗歌主题与情感: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情的珍惜与怀念,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李友叔皓的敬佩之情,以及分别后的哀愁与不舍。
艺术特色:陈淳的诗歌注重细节的描写,如“寒灯窗窍红,明月庭阴绿”等,这些细腻的描绘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忆李友叔皓三首 其三》作为宋朝陈淳的一首代表作,不仅是对其友情的深情回忆,也是对宋代文人生活与情感状态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友情、自然以及文化生活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