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李友叔皓三首 其二

君资盖清湛,君气亦温暇。
厌渠市利嚣,向我访清洒。
卑渠世学陋,就我咨纯雅。
肺肠无胶轕,襟怀悉倾写。
谈义信即笃,不以吾言野。
箴过听益敬,不以吾为讶。
授之关洛编,昼夜阅不舍。
窃喜得良朋,可与结仁社。
同驱入德车,共策适善马。
胡此会乖违,使我闻陋寡。
嗟嗟今而后,讵见斯人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李友叔皓三首 其二》是宋朝诗人陈淳的一首抒情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之间的友情和交流,表达了对朋友深厚感情以及离别后的哀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1. 诗人介绍
  • 生平简介:陈淳(1157年—1223年),字淳甫,号南塘,晚号南轩,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一生虽然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变迁,但始终坚守文学创作,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学作品。
  • 文学成就:陈淳在诗歌、散文和书画方面均有卓越成就。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尤其是对友情的珍视与表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其诗作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1. 作品原文
  • 诗句原文:《忆李友叔皓三首·其二》宋·陈淳,君资盖清湛,君气亦温暇。厌渠市利嚣,向我访清洒。卑渠世学陋,就我咨纯雅。肺肠无胶轕,襟怀悉倾写。谈义信即笃,不以吾言野。箴过听益敬,不以吾为…
  • 诗意解析:这首诗以“忆李友叔皓”开篇,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感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君资盖清湛”,形容朋友的资质纯净高雅,而“君气亦温暇”则描绘了朋友的气质温和闲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厌渠市利嚣,向我访清洒”展现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反感以及对纯粹友情的追求。
  1. 文化背景
  • 历史时期: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年,具体时间为丙辰秋(约1186年),正值宋代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和追求显得尤为珍贵。
  • 时代特色:宋代是一个文人辈出的朝代,文人墨客之间交往密切,互相影响。陈淳的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群体对于精神交流的重视,以及他们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陈淳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如“君资盖清湛”用清澈来形容朋友的品质,既形象又生动。
  • 结构布局:整首诗结构紧凑,起承转合分明。从回忆往昔到表达当下的感慨,再到展望未来,层次分明,情感真挚。
  1. 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这首诗作为陈淳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它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刻理解友情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这对于今天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忆李友叔皓三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深情厚谊的诗歌,也是研究宋代文化、社会背景和文学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智慧,还能从中汲取对友情和人际关系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