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向和卿尝茶

俗子醉红裙,膻荤败人意。
花瓷烹月团,此乐天不畀。
诸公各英姿,淡薄得真味。
聊为下季隐,不替江湖思。
轻云落杯盏,飞雪洒肠胃。
笑谈出冰玉,毫末视鼎贵。
我作月旦评,全胜家置喙。
传闻茶后诗,便得古人配。
谁能三百饼,一洗玉川睡。
御风归蓬莱,高论惊儿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向和卿尝茶》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宋代诗人陈渊的作品,属于诗歌形式。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茶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品茶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向和卿尝茶》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渊是南宋时期的南剑州沙县人,字知默,世称默堂先生。他曾任枢密院编修官,后因政治立场与权臣秦桧不合而被罢官,晚年归隐于台州崇道观。
  • 陈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却意蕴深远。
  1. 诗歌原文
  • 俗子醉红裙,膻荤败人意。花瓷烹月团,此乐天不畀。诸公各英姿,淡薄得真味。聊为下季隐,不替江湖思。轻云落杯盏,飞雪洒肠胃。笑谈出冰玉,毫末视鼎贵。我作月旦评,全胜家置喙。传闻茶后诗,便得古人配。谁能三百饼,一洗玉川睡。御风归蓬莱,高论惊儿辈。
  • 这首《和向和卿尝茶》展现了陈渊对茶文化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诗中“诸公各英姿,淡薄得真味”表达了诗人对于品茶时人们应保持的心态——不被物质所累,只享受茶本身的韵味。
  1. 作品背景
  • 《和向和卿尝茶》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诗中的用词来看,诗人可能是在某种社交场合中与朋友共享了一次美好的品茶经历后所写。这种场景通常充满了文人雅士间的交流与讨论,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1. 作品特色
  • 陈渊的诗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著称。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将“俗子”与“诸公”进行对比,将“膻荤”比作世俗之物,而将“花瓷烹月团”比喻为高雅的艺术享受。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1. 文化影响
  • 《和向和卿尝茶》不仅是陈渊个人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宋代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茶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高雅的社交活动,而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宋代茶文化的重要资料。

陈渊的《和向和卿尝茶》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歌,更是宋代茶文化的一个重要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能感受到陈渊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