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榻竹庵

短筇穿秋云,杳霭杂雨意。
林梢响脱叶,虹影挟夕霁。
安栖一枝禅,静寄三径地。
青薜蟠弱龙,紫栗缩寒猬。
游息屏百营,偃仰得佳睡。
靖惟天地间,岁月脱如蜕。
三彭伐一真,六凿纷小智。
居然蜗战角,在处牛穿鼻。
驱驰赤白丸,百年等儿戏。
岂知闲中天,意到即超诣。
灯光续佛照,石响清夜气。
愿言住庵人,万事付衲被。
食肉尸陀林,渠自有正味。
但怀不退转,便到佛地位。
请参诗中禅,一语当千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借榻竹庵》是宋代诗人陈翊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禅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短筇穿秋云,杳蔼杂雨意。
    林梢响脱叶,虹影挟夕霁。
    安栖一枝禅,静寄三径地。
    青薜蟠弱龙,紫栗缩寒蝟。
    游息屏百营,偃仰得佳睡。
    靖惟。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诗中通过“秋云”、“雨意”、“虹影”等意象,将自然界的景色与禅意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又超脱尘世的境界。
  • 语言简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精细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又宁和的世界,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之中。
  • 禅意浓厚:诗中多次提到“禅”字,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思想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重视。
  1. 创作背景:根据《宋诗纪事》等文献记载,陈翊生活在北宋时期,其作品多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和禅理的深刻感悟。因此,可以推测《借榻竹庵》的创作背景也与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借榻竹庵》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词,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它传达了作者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和谐、宁静生活方式的追求。通过阅读这首诗,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人的艺术魅力,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