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筇穿秋云,杳霭杂雨意。
林梢响脱叶,虹影挟夕霁。
安栖一枝禅,静寄三径地。
青薜蟠弱龙,紫栗缩寒猬。
游息屏百营,偃仰得佳睡。
靖惟天地间,岁月脱如蜕。
三彭伐一真,六凿纷小智。
居然蜗战角,在处牛穿鼻。
驱驰赤白丸,百年等儿戏。
岂知闲中天,意到即超诣。
灯光续佛照,石响清夜气。
愿言住庵人,万事付衲被。
食肉尸陀林,渠自有正味。
但怀不退转,便到佛地位。
请参诗中禅,一语当千倡。

借榻竹庵

竹林里的僧房,用竹子搭建而成,简朴无华。这里没有床铺,只有一张矮脚凳,这就是僧人的“坐具”。虽然简朴无华,但僧人却能在此静心打坐,参悟禅理。这就是“借榻”之意,也是这首诗的主题。

短筇穿秋云,杳霭杂雨意。
手持短棒,穿梭于秋天的云层之中。这里的“云”并非实指,而是比喻僧人行走于世间,如同行走在云中一般自在。同时,“杳霭”一词也形容了僧人行走时的神秘莫测。

林梢响脱叶,虹影挟夕霁。
林梢间传来落叶的声音,仿佛是彩虹的倒影。这里的“夕霁”指的是夕阳西下,天空中的云彩开始散去,呈现出一片晴朗的景象。

安栖一枝禅,静寄三径地。
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僧人找到了自己的栖息之所。这里的“一枝”并非实指,而是指一根树枝,象征着僧人在这个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青薜蟠弱龙,紫栗缩寒猬。
青薜是一种植物,它盘曲着生长在树枝上,仿佛一只弱小的龙。同时,紫栗也在这里得到了形象化的描绘,它们被缩成了寒冷的刺猬。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了山林间的幽静之美。

游息屏百营,偃仰得佳睡。
在这里,僧人可以暂时忘却外面的喧嚣与纷扰,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角落。这种安静的状态就是“佳睡”,也就是一种理想的休息状态。

靖惟天地间,岁月脱如蜕。
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之中,岁月如同蜕皮一般,不断地更迭、变化。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僧人都能保持一颗清净的心,不被外界所影响。

三彭伐一真,六凿纷小智。
三彭指的是三个仙人,他们共同伐取了真知。这里的“小智”并非实指,而是指那些琐碎的智慧和世俗的认知。这些智慧如同纷乱的小溪流一样,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智慧。

居然蜗战角,在处牛穿鼻。
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我们就像是蜗牛一样,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同时,有时候我们也会像牛一样,被牵着鼻子走。这两句诗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的真实状态。

驱驰赤白丸,百年等儿戏。
这里的“赤白丸”并非实指,而是比喻生活中的名利得失。人们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断奔波劳碌,最终却像是在儿戏一般,白白浪费了宝贵的生命。

岂知闲中天,意到即超诣。
在这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当我们真正领悟到其中的道理时,就能达到更高的境界。这就是“闲中天”,也就是禅宗所说的“悟道”的境界。

灯 光续佛照,石响清夜气。
在夜晚的寂静中,一盏灯火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光芒就像佛陀的慈悲之心,照亮了众生的道路。同时,石头撞击的声音也仿佛是佛祖的教诲在耳边回荡,让人心旷神怡。

愿言住庵人,万事付衲被。
希望那些居住在寺庙的人能够放下心中的烦恼和执念,将一切事情托付给袈裟。这是因为袈裟是佛教徒的圣物,代表着他们的信仰和修行成果。同时,它也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食肉尸陀林,渠自有正味。
有些人虽然生活在素食的环境中,但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贪欲和欲望。因此,这些人的生活就如同尸陀林一样,失去了真正的味道。这提醒我们要注重内心的修养,不要被外界所左右。

但怀不退转,便到佛地位。
只要我们保持一颗不退转的心,就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是因为佛祖曾说过:“若有人以满手垢秽来见我,我将教他净洗。”只有当我们真正洗净了自己的心灵污垢后,才能够得到佛祖的认可和指导。

请参诗中禅,一语当千倡。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它所传达的思想却是深远而广博的。读者可以在其中找到许多禅宗的智慧和启示。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内心的修炼和提升,以便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