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桐十咏 桐根

吾有西山桐,密邻桃与李。
得地自行根,受芘逾高藟。
上濯春云膏,下滋醴泉髓。
盘结侔循环,岐分类枝体。
乘虚肌体大,坟涨土脉起。
扶疏向山壤,蔓衍出林地。
愿偕久深固,无为半生死。
倘仪大厦材,合抱由兹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山桐十咏·桐根”是宋代诗人陈翥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以下是关于该作品的介绍:

  1. 作品原文:吾有西山桐,密邻桃与李。得地自行根,受芘逾高藟。上濯春云膏,下滋醴泉髓。盘结侔循环,岐分类枝体。乘虚肌体大,坟涨土脉起。扶疏向山壤,蔓衍出林地。
  2. 作者介绍:陈翥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他不仅精研前人有关著作,还亲自植桐树数百株,进行深入研究和实验。他的研究工作不仅限于理论,更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在60岁的时候,他在家中数亩山地种植桐树,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种执着和实践精神使他在学术领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3. 诗作赏析:这首诗歌通过对西山桐的描绘,展现了桐树的自然美和生命力。首联“吾有西山桐,密邻桃与李”,通过对比桃花和李花,突出了西山桐树的美丽和珍贵。颔联“得地自行根,受芘逾高藟”,则描述了桐树如何扎根于土地之中,受到阳光的滋养,其根系发达,生长旺盛。颈联“上濯春云膏,下滋醴泉髓”,形象地描绘了桐树接受春雨如膏、泉水如髓的滋养,使得桐树更加茂盛。尾联“扶疏向山壤,蔓衍出林地”,则进一步表达了西山桐树如何在山林中蔓延开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整首诗语言简练而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西山桐十咏·桐根”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也是对生命、自然和科学探索的一种颂扬。通过欣赏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