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毅斋曾先生诗法曰能以无情作有情子熊举以见教兼示学诗如学禅之句次韵声谢

西禅欲南阐,胡僧越海来。
一蹴嵩山云,支分五岐开。
逢人问灵源,要识老牛胎。
半生苦迷此,所见祇瞢哉。
有时面壁求,眼底仍飞埃。
谁知机凑到,却自诗中回。
无中写出有,金枝生蒿莱。
再拜先生语,段段空中裁。
当此意会处,高唱还自咍。
如得合浦珠,如获荆山瑰。
方信春力到,无地匝苍苔。
可怜思花人,区区羯鼓催。
我今得密旨,敢熄炉中灰。
瓣香为南丰,用酬开灵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句话是一句引文,它引用了以毅斋曾先生关于诗歌创作的诗法。”能以无情作有情”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感表达要超越表面的直接描写,达到一种情感上的深度和真实感。

“子熊”则可能是曾先生的字或者别号。在中国古代文人雅集中,使用字作为别名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这有助于彰显个人的文学品味和个性。

“举以见教兼示学诗如学禅之句次韵声谢”意味着曾先生在此诗法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指导,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教授和启发他人学习诗歌的技巧。”学诗如学禅”这个说法来源于禅宗的修行方法,禅宗强调通过静心、冥想和内观来领悟事物的本质,这与诗歌创作中的意境追求和情感表达不谋而合。

这句引文展示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超越表面的描绘来实现更为深刻的情感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