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倪庵坐雨二首 其一

一自入庵来,翛然百念灰。
松风晴后雨,涧水静中雷。
邻户祈蚕母,樵翁挟雉媒。
若无山外事,何必过天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宿倪庵坐雨二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陈著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心境变化及其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

“连朝云霭霭,一夜雨飕飕”描绘了一幅连绵不绝的阴云和持续不断的秋雨的画面;而“涨雾黑天晓,洗山黄涧流”则形象地刻画了雨水使山间景色焕然一新的景象,其中“润深麻长骨,湿重麦垂头”,不仅表现了雨水对庄稼的影响,也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最后,“春水可农事,只愁兵未休”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国家战事交织的忧心忡忡。

从文学价值来看,此诗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例如,“松风晴后雨,涧水静中雷”不仅描述了自然界的声音,还隐含着风雨过后的自然更迭,象征着事物的兴衰更替;“若无山外事,何必过天台”反映出诗人对于超然物外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此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哲理的领悟,如“若无山外事,何必过天台”所示,反映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超脱尘世的思想境界。

《夜宿倪庵坐雨二首 其一》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读者,更以深邃的思想内容给予人们启示。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诗人内心世界和哲学思想的反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