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初说包贡,礼有献民虏。
末流尚忍闻,作俑叫千古。
读书三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书三首·其二》是宋朝文人王质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阅读与学问的深刻理解。
“与君同难昔年时,死处空连与迟。今日覆盆都照尽,此心君却有天知。”这句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回忆昔日与友人共度艰难岁月,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共患难经历的珍视。同时,通过“今日覆盆都照尽”,暗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已经清晰明了,但这种变化未必能被人完全理解或接受,只有天知道。
“忆昨从戎出渭滨,秋风金鼓震咸秦。鸢肩竟欠封侯相,三尺檠边老此身。”这四句描绘了作者在军中的生活和感悟。他回顾过去的戎马生涯,感受到了秋风中的金鼓声,以及那股激励人心的力量。尽管他渴望成为一位封侯的英雄,但现实却是他只能在三丈高的灯台旁度过余生。这里的“鸢肩”指的是高耸的山峰,而“三尺檠边老此身”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中坚持自我,不断追求学问的决心。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最后两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对书籍的热爱。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翻阅和磨损,但手中的砚台始终被磨得透亮,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研究。他不是为了爱书而死,而是在书籍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甚至在别人嘲笑中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追求。
《读书三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赞美阅读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活、对知识、对学问的深刻理解和热爱的表达。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和对阅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