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永福寺二首 其一

二十馀年不入山,重来疑是梦魂间。
薰炉已冷灯犹在,经卷才收磬自闲。
寂寂禅关人罕到,茫茫人世事多艰。
朅来细说无生话,稳坐蒲团不忍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陶梦桂的《游永福寺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佛教寺院生活的作品,表达了对出家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与背景
  • 作者生平:陶梦桂,唐代诗人,其生平不详,但从他的作品来看,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 创作时代:该诗作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宗教生活的追求以及禅宗思想的影响。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禅宗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游永福寺二首 其一》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佛寺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其中使用的“二十馀年不入山”等词汇,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寻求解脱的渴望。
  • 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是对佛教寺庙日常景象的描绘,同时也蕴含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超然物外境界的追求。诗中“经卷才收磬自闲”一句,揭示了作者对于精神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游永福寺二首 其一》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此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传颂和研究。
  • 后世评价:这首诗在历代学者中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它是表达作者对佛理领悟的一种体现,有人则认为它是作者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无论是哪一种解读,都表明了这首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力和价值。

《游永福寺二首 其一》作为唐代诗人陶梦桂的代表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度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且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学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