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龙山 其三

钦翘人物观奇士,芳润衣冠俨硕师。
槐柳门前气成雾,清风茗碗只谈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张龙山 其三》是宋代诗人马廷鸾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深入探讨这首诗之前,了解其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显得尤为重要。

《挽张龙山 其三》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朝廷为奸臣贾似道、丁大全把持朝政的背景下。马廷鸾作为一位有志之士,无法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尽展才华,最终饮恨引退。宋亡之际,他坚决拒绝与元政权合作,展现了他的崇高民族气节。这样的历史情境为《挽张龙山 其三》这首作品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诗歌的内容主要围绕对张龙山(即张龙山,可能是指张九成或张孝祥等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其才华的赞赏展开。首先,“钦翘人物观奇士,芳润衣冠俨硕师”表达了诗人对张龙山非凡才华及其高尚品格的高度评价和崇敬之情。其次,“槐柳门前气成雾,清风茗碗只谈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远离尘嚣、崇尚文化的氛围。最后,“寂寞吴王堤上路,白杨花落昼多阴”则抒发了诗人对张龙山逝去后留下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无限惋惜与追忆。

《挽张龙山 其三》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它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和文化氛围,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才华和崇高的民族精神。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