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浮弟摄兴国守书趣其归

自君摄富川,政声达王畿。
乡邦大夫士,相率联书驰。
欲控江州督,版授俾真为。
群来质于予,予则力止之。
父兄本公论,彼反疑为私。
诸公怅然去,未免方轮嗤。
日者召书来,自言摄承期。
驽马恋短豆,或者能无讥。
累牍上尚书,愿趣新侯来。
白头分趋幕,不敢求旌麾。
开书喜见面,与我同肝脾。
高安别未久,德进兄嗟咨。
我今亦复然,坡颍真吾师。
虽无逍遥堂,迟君同赋诗。
已扫安乐窝,扁舟早来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不浮弟摄兴国守书趣其归》是宋代诗人高斯得的作品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不浮弟摄兴国守书趣其归》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去的感怀之作。诗中写道:“自君摄富川,政声达王畿。乡邦大夫士,相率联书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开后,乡间官员和学者纷纷前来送别的情景。接着写道:“欲控江州督,版授俾真为。群来质於予,予则力止之。”描述了自己曾试图劝止友人,但最终未能成功。
  2. 诗歌鉴赏:高斯得在这首诗中,用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和友情。诗中的“自君摄富川,政声达王畿”一句,不仅描绘了友人的政声传遍京城,还暗含了对其治理有方、政绩显赫的赞美。而“乡邦大夫士,相率联书驰”则进一步展示了文人之间的互相支持和鼓励。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3. 诗歌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代,一个文人辈出的朝代,高斯得作为其中一员,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风气。在当时,文人之间通过书信往来,不仅是一种交流思想的方式,更是彼此关心和支持的重要方式。因此,高斯得的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深厚情谊。

《不浮弟摄兴国守书趣其归》是高斯得的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古诗。通过对诗中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高斯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成功地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之间的交往特点和文化风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