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络索 其二 南邠夜饮

来时露裛衣香润。
彩绦垂鬓。
卷帘还喜月相亲,把酒更、花相近。
西去阳关休问。
未歌先恨。
玉峰山下水长流,流水尽、情无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络索·其二 南邠夜饮》是宋代诗人张先的一首词。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号安陆公,出生于今浙江湖州乌程县,他是北宋著名文人和词人,与柳永齐名,并称“张柳”。其诗、词皆擅长,尤其在慢词方面造诣颇深,与其父张先同享盛誉。
  1. 原文内容
  • 来时露裛衣香润:形容女子服饰之华美,衣裳沾满了露水而香气四溢。
  • 彩绦垂鬓:指女子的发饰和装束,彩带下垂至鬓角。
  • 卷帘还喜月相亲:描述夜晚室内的景象,月光透过帘幕洒在身上,增添了几分温馨的氛围。
  • 把酒更、花相近:通过举杯共饮及赏花,表达了一种亲密无间的情感交流。
  • 西去阳关休问:暗示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无需过多地询问或担忧。
  • 未歌先恨:表达了一种无法抑制的悲愁,即使还未开始歌唱,心中已有离愁别绪。
  • 玉峰山下水长流:以自然景象喻人情,水流无尽象征着情感的持续,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1. 创作背景
  • 词作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多有游历四方之乐。张先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之一,常与友人聚会,饮酒赋诗。此篇词作便是在这种社交场合中创作的。
  1. 艺术特色
  • 意象鲜明:词中所描绘的场景、物品如“露”、“彩绦”等都具有明显的视觉和嗅觉效果,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具体。
  • 情感细腻:词人在表达离愁别绪时情感细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间接传达内心的哀愁。
  • 意境深远:整首词不仅停留在表面的欢聚场景,更通过“玉峰山下水长流”这一形象的比喻,将情感的持久性和深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1. 文化影响
  • 《一络索·其二 南邠夜饮》不仅是一首描写宴饮之乐的词曲,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世广泛传颂和研究。

《一络索·其二 南邠夜饮》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词作,更是一首具有深刻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它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