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戏仙亭

浓洄江水泻高滩,中有神龙久屈蟠。
众乐妙音时响亮,双娃长袖忽阑珊。
世间变化无非幻,阁上登临正好欢。
观幻见真真亦幻,谷花岩草谩凭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戏仙亭》是北宋诗人张商英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居士,是宋蜀州新津人。他生于英宗治平二年,考中进士后调通川主簿,并在熙宁年间因章惇推荐而担任监察御史里行。他在哲宗时期历任多个官职,包括开封府推官、提点河东刑狱等职,并最终成为尚书右丞。
  1. 诗歌原文
    浓洄江水泻高滩,中有神龙久屈蟠。众乐妙音时响亮,双娃长袖忽阑珊。世间变化无非幻,阁上登临正好欢。观幻见真真亦幻,谷花岩草谩凭阑。

  2. 诗歌解读

  • 神龙与双娃:诗中的“神龙”和“双娃”象征着超凡脱俗与美丽的形象,暗示了某种神秘或超自然的力量。
  • 音乐与舞蹈:“众乐妙音时响亮,双娃长袖忽阑珊”描绘了音乐和舞蹈的美好场景,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 虚幻与现实:“世间变化无非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本质的看法,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强调了超然物外的思想。
  • 登临与欢愉:“阁上登临正好欢”表现了诗人在高处眺望时的愉悦心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积极追求。
  • 真与幻的对话:“观幻见真真亦幻”,诗人通过对比真实与虚幻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认为真实与虚幻常常相互交织。
  • 自然景观的描绘:“谷花岩草谩凭阑”展现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通过描写山水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1. 文学价值
  • 张商英的这首《咏戏仙亭》不仅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律诗这一古典诗歌形式,而且在内容上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诗词创作的追求和美学理念。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张商英的作品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

张商英的《咏戏仙亭》不仅是一首充满美感的文学作品,也是宋代文人文化追求和生活哲学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和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