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离济江亭

拟上篮舆趁晓晴,不妨小立听江声。
青山合处江疑断,野渡喧时潮欲平。
雨脚又从天际起,霜毛偏傍镜边明。
绿林未静烦宵旰,敢为龙钟叹远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豫章离济江亭》是宋代诗人张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 作者简介:张守,字子固,一字全真,号东山居士,宋常州晋陵人。他的文学成就体现在多部作品中,其中《豫章离济江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 作品原文
    拟上篮舆趁晓晴,不妨小立听江声。
    青山合处江疑断,野渡喧时潮欲平。
    雨脚又从天际起,霜毛偏傍镜边明。
    绿林未静烦宵旰,敢为龙钟叹远行。
  • 诗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人在黎明时分准备乘坐轿子去江边的亭子,享受清晨的宁静和美景。他选择在一座小桥旁的小亭子里休息,静静地聆听江水的流淌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张守在《豫章离济江亭》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流露。他在诗中多次提到“江”和“水”,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希望。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国家的忧虑。

《豫章离济江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富有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诗歌形式,还可以深入理解宋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及其历史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