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乐亭

乃公倦经纶,结□俯沧浪。
风波不到处,修鳞自徜祥。
一与芳饵辞,此乐殊未央。
借问那得知,吾人亦相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鱼乐亭》并非是文学作品,而是清代皇帝弘历(乾隆)的诗句。以下是有关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弘历(清高宗):清代的皇帝,年号乾隆,于1735年至1796年在位。
  • 生平经历:弘历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和成就。他的统治被后人评价为“康乾盛世”的一部分。
  1. 诗歌原文
  • 通闰今年春立迟,负当三候尚非时。
  • 不须庄惠閒争论,冰底游鱼乐自知。
  1. 诗歌鉴赏
  • 主题:诗人以“鱼”作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的独特感悟。诗中通过描绘鱼在冰下自由自在地游玩的情景,隐喻了自己对现实束缚的超脱与追求内心自由的渴望。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鱼比作人,通过描绘鱼的行为来反映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厚的哲理意味。
  1. 文学影响
  • 历史评价:虽然《鱼乐亭》是一首简短的七言绝句,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许多学者认为这首诗体现了弘历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自由的追求,因此被视为清代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

《鱼乐亭》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由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束缚的超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