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韵五首 其三

行尽炎荒路向东,蛮村戍鼓夜逢逢。
惜无王朔同登望,骑气应须似白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又次韵五首·其三》是宋代释德洪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内容以及艺术特色都值得深入探究,下面将逐一展开分析:

  1. 创作背景:释德洪,字方叔,号止斋,北宋时期的高僧,他的一生经历颇为传奇。据资料显示,他于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在南归后,他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并随真净迁居洪州石门。这些生平经历无疑为他后来的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2. 主要内容:《又次韵五首·其三》中,释德洪通过描绘边塞戍鼓声声,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仰与牵挂之情。“行尽炎荒路向东,蛮村戍鼓夜逢逢”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边关的荒凉景象和戍守者的坚守;而“惜无王朔同登望,骑气应须似白虹”则抒发了作者对战友王朔的追忆和对战斗胜利的美好期许。

  3. 艺术特色:从艺术手法上看,《又次韵五首·其三》采用了简洁明快的笔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诗中的“瘦容无住著,举手评来宾”两句,以瘦弱的身影比喻自己,表达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而且富有哲理,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内涵。

《又次韵五首·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边关将士坚守与思念之情的佳作,也是释德洪文学成就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其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经典名作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