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翁十赴举

今年科诏下,颇亦动山情。
丹灶留云守,书装冒热行。
卜知三命胜,业擅一经明。
倘赴琼林宴,能诗旧有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翁十赴举》是宋代诗人张弋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学业成功的祝愿。下面是关于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作品简介:张弋,字彦发,一字韩伯,号无隅翁,祖籍河阳(今河南孟县)。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所建树,还与戴复古、赵师秀等多有酬唱。张弋曾入许定夫幕,欲命拜官,但最终不受其邀。他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一种超然脱俗的精神追求。
  2. 创作背景:《送翁十赴举》的创作时间背景是科举制度盛行的社会环境。在宋朝这个时期,科举考试是国家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因此文人对于科举有着深刻的关注和参与。张弋作为当时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其作品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心态。
  3. 艺术特色:张弋的诗歌风格独特,不拘泥于传统的文学形式,而是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和个人风格的形成。他的作品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4. 鉴赏分析:在《送翁十赴举》中,诗人通过对翁十赴举这一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期望。诗中的“今年科诏下”暗示了科举考试的结束,而“君去应须早”则表达了对翁十早日取得成就的祝愿。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张弋作为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 社会影响:张弋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后人传颂,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同时,张弋的诗歌也启发了后来的文人墨客,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张弋的作品虽然不如某些大家之作那样广为人知,但他的诗作在宋代文坛上仍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风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后来的文人所效仿和推崇。

张弋的《送翁十赴举》不仅是一篇表现友情和期待的作品,也是宋代文化和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在文学创作中的贡献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