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蠡阻风寄城中故人

欲行行未得,累日滞孤舟。
月照山皆近,风吹水倒流。
地名人不识,秋景客相愁。
忆你惟成梦,遥知独倚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彭蠡阻风寄城中故人》,一首宋代诗人张弋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因阻风而引发的思乡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张弋,字彦发,一字韩伯,号无隅翁,祖籍河阳(今河南孟县)。他专意于诗,与戴复古、赵师秀等多有酬唱。

  2. 诗歌原文:欲行行未得,略日滞孤舟。月照山皆近,风吹水倒流。地名人不识,秋景客相愁。忆你惟成梦,遥知独倚楼。

  3. 诗词解析

  • 欲行行未得:诗人本欲出发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迟疑。
  • 略日滞孤舟:长时间的停留使得诗人的船只像被遗弃一样孤独地漂浮着。
  • 月照山皆近:月亮明亮地照亮了周围的山峦,给人一种宁静而遥远的感觉。
  • 风吹水倒流:风力强劲到足以使水面出现倒流的现象,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不寻常的氛围。
  • 地名人不识:由于身处异地,周围的人们并不理解或认识这位旅人的处境,加深了孤独感。
  • 秋景客相愁:秋天的景色更添凄凉,而作为游子的诗人则感到格外的忧愁。
  • 忆你惟成梦:对家乡的思念转化为梦境,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纠结。
  • 遥知独倚楼:通过独倚高楼这一动作,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
  1. 创作背景:《彭蠡阻风寄城中故人》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的秋季,因阻风而滞留在彭蠡湖边,无法继续前行。这种环境让他不得不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他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当前困境的感受。

  2.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有情感的投射,两者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孤舟”、“月光”、“风”、“水”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
  • 语言优美:诗歌的用词考究,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表达真实自然,没有过多夸张,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彭蠡阻风寄城中故人》不仅是一首描写旅途艰辛的诗歌,也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于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