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州岁暮

穷冬日日爱天晴,古寺门开绝送迎。
野鹤忽来桥上立,山僧独向水边行。
过寒梅树白全少,入腊草牙青渐生。
又是舒州一年了,怕看新历动乡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舒州岁暮》是宋代诗人张弋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解析:

  1. 作者介绍:《舒州岁暮》的作者是张弋,他是宋代的诗人。

  2. 诗歌原文
    穷冬日日爱天晴,古寺门开绝送迎。
    野鹤忽来桥上立,山僧独向水边行。
    过寒梅树白全少,入腊草芽青渐生。
    又是舒州一年了,怕看新历动乡情。

  3. 诗歌翻译

  • “穷冬日日爱天晴”:冬天的日子里,每天都喜欢晴朗的天空。
  • “古寺门开绝送迎”:古寺的门敞开着,没有人来也没有人来迎接。
  • “野鹤忽来桥上立”:突然有野鹤飞到桥上栖息。
  • “山僧独向水边行”:一位山中的僧人独自走向水边行走。
  • “过寒梅树白全少”:经过寒冷的梅树,看到梅花盛开。
  • “入腊草芽青渐生”:进入腊月,草地的芽开始变青。
  • “又是舒州一年了,怕看新历动乡情”:又是新的一年,害怕看新的日历触动思乡之情。
  1.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舒州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通过对冬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 艺术特色: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1. 文化背景
  • 历史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 地理背景:舒州位于今天的安徽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诗人张弋生活的地方。
  • 社会背景:宋代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得以有机会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1.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过寒梅树白全少”,与“入腊草芽青渐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象征手法: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如“野鹤”、“山僧”,象征了高洁的人格和淡泊的心境。
  • 拟人手法:诗歌中运用了拟人化的语言,使得自然景物更加生动有趣。
  1. 情感表达
  • 思念情感:通过描写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 孤独感:诗中的孤独感体现在诗人独自一人面对自然景色时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 哲理思考:诗人通过观察自然,进行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1. 语言风格
  • 简洁明快: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修饰,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观察。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冬日”、“古寺”、“野鹤”、“山僧”,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 韵律和谐:诗歌押韵得当,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

《舒州岁暮》不仅是一部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情、表达哲思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宋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