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然侄西归二首 其二

自子来见我,倏焉十六秋。
一闻沂上音,此意便绸缪。
中间岂不别,会合同转头。
今兹舍我去,万里不复留。
岂不能挽子,惧子为亲忧。
六月送归船,我思与悠悠。
爱子刚毅资,不作绕指柔。
愿子进问学,琢磨须自修。
居然知见广,百病会有瘳。
谁谓道云远,行矣当深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然侄西归二首 其二》确实是一首文学作品,属于宋代张栻创作的古诗。下面将从作品的原文、译文注释、作者背景以及作品赏析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1. 原文及翻译:《送然侄西归二首 其二》是宋朝张栻的作品,其原文如下:“自子来见我,倏焉十六秋。一闻沂上音,此意便绸缪。中间岂不别,会合同转头。今兹舍我去,万里不复留。岂不能挽子,惧子为亲忧。六月送归船,我思与悠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侄子离去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
  2. 作者介绍: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他与朱熹、吕祖谦齐名,被誉为“东南三贤”,且官至右文,被后世尊称“张宣公”。张栻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理学家和教育家,还是南宋时期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
  3. 作品赏析:张栻通过这首诗深刻表达了对亲人离别的复杂情感。诗中既有对侄子离开后的深切怀念,也包含了对侄子未来道路的关心和祝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描述之中,使得整首诗歌情感真挚而深沉。

《送然侄西归二首 其二》不仅展现了宋代文学的魅力,也体现了张栻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亲情的珍视。这首诗不仅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宋代文人思想和感情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