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见穫者

腰镰声相呼,十百南亩穫。
妇持黍浆馈,幼稚走雀跃。
辛勤既百为,幸此岁不恶。
王租敢不供,大室趣逋约。
虽云粒米多,未办了升龠。
姑宽目前饥,讵有卒岁乐。
乐岁尚尔为,一歉更何托。
书生独多忧,何以救民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道旁见获者》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通过五言律诗的形式展现了农村丰收的景象和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信息: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四川绵竹人,与朱熹、吕祖谦齐名,被尊称为“东南三贤”。他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其父张没曾任宰相,为抗金名将。张栻在任岳书院主教期间,书院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他对重建岳书院极为推崇,并撰写了《岳蔍书院记》。
  • 诗歌创作背景:据文献记载,这首《道旁见获者》可能是在张栻担任岳书院教授时期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农民的辛勤工作。
  1. 诗歌原文
  • 腰鎌声相呼,十百南亩获。
  • 妇持黍浆馈,幼稚走雀跃。
  • 辛勤既百为,幸此岁不恶。
  • 王租敢不供,大室趣逋约。
  • 虽云粒米多,未办了升龠。
  • 姑宽目前饥,讵有卒岁乐。
  • 乐岁尚尔为,一歉更何托。
  • 书生独多忧,何以救民瘼。
  1. 诗歌赏析
  • 描绘乡村景象:诗人通过“腰鎌声相呼”等描写,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农村丰收的场景。农民们在田间劳作,收获丰富,孩子们在旁边嬉戏,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 反映农民生活:“妇持黍浆馈,幼稚走雀跃”表达了农民家庭对丰收的喜悦和庆祝,同时也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乐趣。
  • 表现诗人忧虑:“书生独多忧,何以救民瘼”则透露出诗人自身的忧虑和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道旁见获者》采用了五言律诗这一古典诗歌形式,语言简洁而富有音乐性,通过对农民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态。
  • 思想内涵:诗歌不仅仅是对农村丰收场景的描绘,更是对农民辛勤付出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担忧。它反映了诗人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

《道旁见获者》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生活面貌和农民群体的心声。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