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藤

援藤穿藓扣云扉,清足高标显翠楣。
风月任随时事改,江山不被世情移。
虽无白酒留君醉,却有青编可自怡。
朱紫纷纷徒说贵,隐居真乐几曾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援藤》是宋代诗人张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背景
  • 张炜,字子昭,浙江杭州人,生于高宗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仕历不详,曾任秀州华亭人。
  1. 诗歌原文
    援藤穿藓扣云扉,清足高标显翠楣。风月任随时事改,江山不被世情移。虽无白酒留君醉,却有青编可自怡。朱紫纷纷徒说贵,隐居真乐几曾知。

  2. 诗歌解析

  • “援藤穿藓扣云扉”:描绘了攀住藤蔓,穿过苔藓,扣响云端的门户,形象地表现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 “清足高标显翠楣”:强调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得到的慰藉和满足。
  • “风月任随时事改,江山不被世情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超然态度,即使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他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定。
  • “虽无白酒留君醉,却有青编可自怡”:虽然不能饮酒作乐,但书中自有颜如玉,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与书籍的热爱,以及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 “朱紫纷纷徒说贵,隐居真乐几曾知”:反映了诗人对于富贵名利的看法,认为真正的快乐不是通过物质财富来获得的,而是通过内心的满足和精神上的追求来实现。

《援藤》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诗人内心世界的诗歌,更是一首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嚣的理想之作。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现代人提供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