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赋红梅

倚阑干。
问绿华何事,偷饵九还丹。
浣锦溪边,餐霞竹里,翠袖不倚天寒。
照芳树、晴光泛晓,护么凤、无处认冰颜。
露洗春腴,风摇醉魄,听笛江南。
树挂珊瑚冷月,叹玉奴妆褪,仙掾诗悭。
谩觅花云,不同梨梦,推篷恍记孤山。
步夜雪、前村问酒,几消凝、把做杏花看。
得似古桃流水,不到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萼红·赋红梅》是张炎创作的一首词,体现了作者对红梅的赞美和寄托了深沉的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背景以及作者张炎的相关历史信息:

  1. 词作原文及赏析
  • 词作原文:倚阑干。问绿华何事,偷饵九还丹。浣锦溪边,餐霞竹里,翠袖不倚天寒。照芳树、晴光泛晓,护么凤、无处认冰颜。露洗春腴,风摇醉魄,听笛江南。树挂珊瑚冷月,叹玉奴妆褪,仙掾诗悭。漫觅花云,不同梨梦,推篷恍记孤山。步夜雪、前村问酒,几消凝、把做杏花看。得似古桃流水,不到人间。
  • 词作赏析:此词以咏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红梅傲骨的形象。词人站在栏杆上,凝视着绿叶上的花朵,询问它们为何如此坚韧不拔。接着,词人在浣锦溪边与餐霞竹林中欣赏红梅,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然而,红梅的美丽并非只停留在外表,而是其内在的坚韧和高洁,如同“玉奴妆褪”,不再追求世俗的繁华,而是保持自己的本色。词人通过对红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追求和赞美。同时,词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南宋灭亡的感慨,以及对家道中落的无奈。
  1. 词作创作背景
  • 创作时期:《一萼红·赋红梅》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的作品,反映了他在国破家亡后的心境。
  • 创作动机:词人通过描绘红梅的坚韧形象,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1. 词人生平简介
  • 张炎(1248-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陕西凤翔人,后长期寓居杭州。南宋末年词人、词论家。今存其词三百余首,多收录在《山中自云词》中。
  • 词作风格:张炎的词作风格清丽婉约,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一萼红·赋红梅》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词作,不仅展示了词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深刻的历史感受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通过对词作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张炎的词风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