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怀用子苍韵

早从微宦去田庐,惭愧英游许并居。
拙计自怜嵇叔懒,暮年空悔子公书。
归寻松竹开幽径,坐看牛羊下夕墟。
已把经纶付王导,不妨綀布制襟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言怀用子苍韵》是宋代诗人张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张纲,字彦正,一字彦政,晚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人。他入太学后三中首选,徽宗政和四年以上舍及第,特授太学官。除校书郎外,还论事与蔡京不合而被挤罢职。后来,他在朝中多次有论列,迁参知政事,告老致仕。其作品有《华阳集》等存世。
  2. 诗词原文
    早从微宦去田庐,惭愧英游许并居。
    拙计自怜嵇叔懒,暮年空悔子公书。
    归寻松竹开幽径,坐看牛羊下夕墟。
    已把经纶付王导,不妨綀布制襟裾。
  3. 诗句解析
  • “早从微宦去田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涯的回顾和反思。通过“去田庐”四字,表达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逐渐疏离和淡泊,反映出他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 “惭愧英游许并居”:这里的“惭愧”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的遗憾和自责。而“许并居”则表明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态度,即宁愿选择独处的宁静,也不愿与他人同流合污。这句诗凸显了诗人清高的品质和独特的个性。

  • “拙计自怜嵇叔懒”:诗人用“嵇叔懒”来比喻自己的心态,表示自己并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以静制动,悠然自得地面对人生。这种心态体现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价值观。

  • “暮年空悔子公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的反思和感慨。通过“子公书”,诗人似乎回忆起年轻时的志向和抱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理想已经被岁月磨灭,只剩下悔恨之情。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 “归寻松竹开幽径”:这里的“归寻”和“松竹”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追求和向往。他认为回归自然的怀抱可以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而“开幽径”则表达了他希望找到一条通往心灵深处的路。这句诗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

  • “坐看牛羊下夕墟”:在这里,“坐看”传达了一种从容淡定、悠然自得的态度。而“牛羊下夕墟”则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画面,让人联想到夕阳西下的宁静时刻,以及乡村生活中的和平与美好。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和谐共处的理想社会的期待。

  1. 诗词鉴赏
  • 意境深远:《言怀用子苍韵》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有着深刻的意境和情感,让人读后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寓意深刻: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忆,更是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表达了对和谐共处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和珍惜。这种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诗歌,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

  1. 创作背景
  • 张纲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纲的作品往往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诗歌既有对现实不满的抒发,也有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这种创作背景使得《言怀用子苍韵》这首作品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和内涵。

《言怀用子苍韵》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境深远的古诗词。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更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鉴赏,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宋代诗人的生活和创作背景,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人生的启示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