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彦达雨霁

坐看飞雨激风雷,忽变晴空万里开。
残暑暗随檐溜去,新凉频逐树声来。
朱弦奏罢空三叹,白酒篘残尚一杯。
病懒怕催诗债急,彊吟狂斐不知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彦达雨霁》是宋代张纲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张纲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文学成就不仅体现了个人才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
  1. 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天公为爱物,不遣一毫芒。
    雨脚如烟起,风头似剑当。
    春山添绿意,秋水净寒光。
    莫道无花发,暗香满小房。
  • 译文
    天公偏爱万物,不吝赐予一丝一毫的恩泽。
    雨滴如同烟雾般飘洒,风势犹如利剑劈开。
    春天的山峦增添了绿色,秋天的河水映出了寒光。
    不要说没有花朵绽放,因为暗香已经弥漫在小房间中。
  1. 作品赏析
  • 自然描绘:诗中通过对雨脚、风头等自然元素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烟”、“剑”等意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场细雨纷飞、微风拂面的春雨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温柔与力量。
  • 情感表达: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春山、秋水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活力的颂扬。同时,“暗香满小房”一句,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珍惜。
  1. 写作背景
  • 创作时代:这首诗作创作于北宋时期,那时的社会文化氛围浓厚,文人墨客多有以文会友、以诗抒怀的传统。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纲的这首《次韵彦达雨霁》自然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社会价值。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七言绝句,《次韵彦达雨霁》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宋代诗词的美学特征。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 思想内涵: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仅是在描述自然景观,更是在通过雨和风的描写来反映人生的哲理。如“天公为爱物”,“暗香满小房”,都寓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美的领悟。

《次韵彦达雨霁》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哲理、富有生活情趣的作品。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