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彦礼弟赴歙尉四首 其二

池塘春草促君诗,阿绪风流絮欲飞。
满眼吾家好风景,正须相赏忽相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彦礼弟赴歙尉四首 其二》是宋代词人张纲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下面,将从诗歌原文、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池塘春草促君诗:这句表达了春天的景色和时光匆匆的感觉,使得友人即将离开。
  • 阿绪风流絮欲飞:描绘了春风中柳絮飞舞的景象,暗示着离别的伤感。
  • 满眼吾家好风景:表达了对家园美景的赞美与不舍。
  • 正须相赏忽相违:意味着朋友离去后,将无法再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景象。
  1. 主题思想
  • 离愁别绪: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哀思。
  • 对故乡的眷恋:通过对家乡美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 官场生涯的辛酸:张纲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作为座右铭,反映了他清官的形象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张纲巧妙运用“春草”、“风絮”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感伤的氛围。
  • 情感真挚:诗句直抒胸臆,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 语言简练:整首诗用词简洁而富有意境,读来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1. 历史背景
  • 宋代词人张纲:张纲(1083年—1166年),字彦正,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今金坛薛埠)人。他在官场上有44年的仕途经历,以其正直无私著称于世,被誉为“清官”典范。
  • 文学成就:张纲的诗作不仅在宋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后世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的诗词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感慨为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送彦礼弟赴歙尉四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张纲传达了他对友情、家乡以及对人生旅途的独特理解。这首作品不仅是宋词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读和深入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