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其二

情缠识缚,叹时人不悟,酒中真乐。
纵欲招愆,迷心失行,却道为他狂药。
须信醉舞狂歌,也有良知真觉。
无倚泊。
任暖气同流,三关三络。
落魄。
清闲客。
醉乡深处,风月长酬酢。
空花消亡,光明显露,人我自皆忘却。
不问市酝村醪,尽可浅斟低酌。
从鄙薄。
竞口口谈醒,言言成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迁莺·其二》是一首著名的宋代词作。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宋代词人对于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独特见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其诗词文赋皆为后世所传颂,尤其是其词作,以其豪放不羁的风格而著称于世。《喜迁莺》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此词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2. 诗词原文及翻译:《喜迁莺·其二》的原文如下: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  
烂银盘、凉月挂如眉梢。  
恨入归期,暗彻玉楼歌罢。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谁会。  

这首诗的意思是,当天空渐渐变暗时,晚云散去,天空呈现出一片清澈的蔚蓝,如同一块琉璃一般。明亮的月亮悬挂在天空中,宛如一把银色的大盘子,凉爽宜人。心中充满了对归期的怨恨,仿佛已经听到回家的脚步声,但是玉楼上歌声还未完全唱完。翠绿色的美酒容易让人落泪,红色的花朵无声无语,又有谁能明白其中的滋味呢?

  1. 诗词鉴赏:苏轼的这首《喜迁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态度。通过对晚云、凉月、玉楼等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感伤。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词作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2. 文化意义:《喜迁莺·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的词作,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和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探索。这首词作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相关背景:苏轼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的政治生涯起伏不定,多次遭遇政治打击,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这也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中。通过对《喜迁莺·其二》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词作的内涵和价值。

《喜迁莺·其二》作为宋代词作中的佳作,不仅展现了苏轼高超的文学技艺,也传达了词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特理解。这首词作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宋代社会风貌和文人情感的重要文献,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