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百草秀,道旁多野花。
无名自红紫,有意占年华。
灼灼照流水,斑斑上古槎。
中原何日扫,将尔付泥沙。
道旁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道旁花》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生于北宋时期。他是一位文学家,同时也是宋朝的大臣和官员。在仕途上,他先后担任过临淮主簿、著作郎等职,并在宋哲宗时期受到重用,一度成为直龙图阁学士。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遂,多次遭遇贬谪,晚年时选择隐居。他的诗作中透露出一种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作品原文:长夏百草秀,道旁多野花。无名自红紫,有意占年华。灼灼照流水,斑斑上古槎。中原何日扫,将尔付泥沙。
作品赏析:《道旁花》是一首描写自然界中野花与流水的诗歌。首句“长夏百草秀”点明了时节为初夏,草木茂盛;次句“道旁多野花”则直接描绘了路边生长的野花景象。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意象的叠加,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例如,“无名自红紫”暗示这些野花虽无名却自有其色彩之美;“有意占年华”则表达了野花似乎有意要占据整个季节的时光。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虽然《道旁花》的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根据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风格,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归隐后,或是在其政治生涯受挫、心情较为低落的时期。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诗人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道旁花》作为一首五言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还能够深刻体会到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