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钱筠甫三首 其三

原头绿尽柳初芟,落月满川风满衫。
已过寺西三十里,为君回首驻征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钱筠甫三首 其三》是宋朝诗人张耒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下是对该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张耒(约1042年—约1115年),字文潜,号东村,又号烟波钓徒,祖籍毫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后迁居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与晁补之、苏轼、秦观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张耒在仕途上也颇有成就,曾任职于太常博士、秘书丞等职。尽管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文学创作的热情。

  2. 诗歌原文节选:倦客无眠听晓钟,五更蜡烛泪消红。城西古寺来何处,今日分携独向东。

  3. 诗意解读:这首《别钱筠甫三首 其三》中的诗句“倦客无眠听晓钟,五更蜡烛泪消红”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时分听到寺庙中钟声的情景。这种场景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寂寥和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而“城西古寺来何处,今日分携独向东”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即将分别的友人的深深眷恋。这里的“分携”意味着分离,而“独向东”则暗示了诗人独自前行的方向,可能是为了追寻更多的知识或是为了追求更远大的目标。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别离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别钱筠甫三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古诗,它不仅展示了张耒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友情和离别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一次生动描绘。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们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