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卧病有感二首 其二

飘萍着处即为家,伏枕悠悠对物华。
处处秋千竞男女,年年寒食乱风花。
药囊亲坐劳频检,酒瓮生尘亦可嗟。
未老会寻吴市卒,苦贫须种邵平瓜。
云烟南望群山会,水树东浮去路斜。
行止此身应有命,不须辛苦问生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耒的《清明卧病有感二首 其二》表达了诗人在清明节时节因病卧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与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张耒,字文潜,号东村,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才出众,尤其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 创作背景及内容解析:《清明卧病有感二首 其二》是张耒在清明节因疾病卧病在家时所作。此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和社会风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的赞美。诗中通过对节日气氛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如何在传统节日中寄托哀思和祝福,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沉思。
  3. 思想情感:诗歌中,“飘萍着处即为家”一句体现了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而“药囊亲坐劳频检”则反映了他因病卧床,需要频繁检查用药的情形。这种生活状态使得诗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4. 语言艺术特色:张耒的语言清新脱俗,善于运用自然意象来表达深沉的情感。诗中的“处处秋千竞男女,年年寒食乱风花”等句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热闹而又宁静的节日氛围中。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人文的尊重。在今天,这首诗依然能够引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张耒的《清明卧病有感二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幅反映宋代社会风俗和人文情怀的生动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