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上书事

荒陂浮雁啄寒水,古木老乌啼夕阳。
酒市喧呼人醉馀,丛祠歌舞岁丰穰。
黄花半落经寒雨,红稻初坚得早霜。
倚岸老枝榆骨白,出林丹实柿肌黄。
空林啅起团惊鹊,槁叶悲啼有暗螀。
腰兔暮归人臂隼,扣门问宿客担囊。
貂裘西去冲寒早,泽国东归寄梦长。
入洛自惭文价薄,却凭山水助清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汴上书事》是一首描写北宋诗人张耒在陈州时期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作反映了诗人当时的生活状况,以及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作者介绍:张耒,字文潜,北宋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以平易舒坦著称,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张耒的作品流传较少,但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创作时期:据《汴上书事》的内容,可以推测这首诗作写定于诗人贬谪到陈州之后,即北宋时期。
  1. 诗词内容
  • 诗篇描绘:诗中通过对荒陂浮雁、古木老乌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秋末冬初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 生活写照:诗中的“酒市喧呼人醉馀”反映出诗人在陈州的生活状态,可能是在饮酒消愁或是借酒浇愁。
  • 季节变化:诗中多次出现与季节相关的词语,如“黄花半落经寒雨”、“红稻初坚得早霜”,生动地刻画了秋天的萧瑟与冬天的寒冷。
  • 动物意象:诗中还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形象,如“团惊鹊”、“暗螀”,这些形象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和画面感。
  1. 艺术特色
  • 意象选择:诗人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如“荒陂浮雁啄寒水”和“老乌啼夕阳”等意象,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 语言风格:张耒的诗歌语言简洁,不事雕琢,但能精准地捕捉和表达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结构布局:《汴上书事》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每个句子都充满了意境。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张耒个人作品的代表,也是北宋诗歌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
  • 审美价值:张耒的诗歌以其简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深刻的审美价值。
  • 教育意义:对于今天的文学爱好者和学生来说,这首诗不仅仅是欣赏的对象,更是学习古代诗词创作技巧和思想感情表达的教材。

《汴上书事》不仅展示了张耒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这首诗作为文学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对于喜欢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了解并研究这样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