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美人舟上立,周氏女儿年二十。
少时嫁得刺船郎,郎身如墨妾如霜。
嫁后妍媸谁复比,泪痕不及人前洗。
天寒守舵雨中立,风顺张帆夜深起。
百般辛苦心不惜,妾意私悲鉴中色。
不如江上两鹭鸶,飞去飞来一双白。
长淮杳杳接天浮,八月捣衣南国秋。
谩说鲤鱼能托信,祇应明月见人愁。
淮边少年知妾名,船头致酒邀妾倾。
贼儿恶少谩调笑,妾意视尔鸿毛轻。
白衫乌帽谁家子,妾一见之心欲死。
人间会合亦偶然,滩下求船忽相值。
郎情何似似春风,霭霭吹人心自融。
河中逢潬还成阻,潮到蓬山信不通。
百里同船不同枕,妾梦郎时郎正寝。
山头月落郎起归,沙边潮满妾船移。
郎似飞鸿不可留,妾如斜日水东流。
鸿飞水去两不顾,千古万古情悠悠。
情悠悠兮何处问,倒泻长淮洗难尽。
祇应化成淮上云,往来供作淮边恨。
周氏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周氏行》是宋朝张耒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一位美丽女子的深切思念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简介
- 作者张耒:张耒是宋代的一位文学家,以其诗词作品著称。据考据,他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其作品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
- 作品原文与翻译
- 原文:《周氏行》是张耒创作的一首词,全诗如下:
亭亭美人舟上立,周氏女儿年二十。
少时嫁得刺船郎,郎身如墨妾如霜。
嫁后妍媸谁复比,泪痕不及人前洗。
天寒守舵雨中立,风顺张帆夜深起。
百般辛苦心不惜,妾意私悲监中色。
不如江上两鹭鸶,飞去飞来一双白。
长淮杳杳接天浮,八月捣衣南国秋。
谩说鲤鱼能托信,只应明月见人愁。
淮边少年知妾名,船头致酒邀妾倾。
贼儿恶少谩调笑,妾意视尔鸿毛轻。
白衫乌帽谁家子,妾一见之心欲死。
人间会合亦偶然,滩下求船忽相值。
郎情何似似春风,霭霭吹人心自融。
河中逢潬还成阻,潮到蓬山信不通。
百里同船不同枕,妾梦郎时郎正寝。
山头月落郎起归,沙边潮满妾船移。
郎似飞鸿不可留,妾如斜日水东流。
鸿飞水去两不顾,千古万古情悠悠。
- 翻译:《周氏行》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周氏与她的丈夫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生活的艰辛。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描绘了一个充满哀怨与无奈的场景,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及情感世界。
- 主题与情感表达
- 主题:《周氏行》主要表达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诗中的周氏是一位美丽而坚强的女性,她不仅面临着婚姻生活中的辛酸和痛苦,还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压力和个人命运的挑战。诗中通过描述她在不同环境下的遭遇,展示了她的内心世界和她对爱情的渴望。
- 情感表达:张耒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长淮”、“月落”等,将周氏的情感状态巧妙地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她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周氏行》的语言风格优美、含蓄、富有韵味,充分体现了张耒的文学才华。诗中的用词考究,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以期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例如,诗中多次使用“泪”和“心”等字词,表达了周氏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
- 艺术技巧:张耒在《周氏行》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如对比、象征、暗示等,使得整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这些技巧,他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艺术空间,使读者能够超越现实,进入一个更为深远的思考领域。
- 影响与评价
- 历史影响:《周氏行》作为宋代诗词的一个代表,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被广泛传颂和引用,成为研究宋代女性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文献之一。
- 现代评价:在当今时代,虽然科技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周氏行》所表达的情感依然能够引起现代人的共鸣。诗中所体现的人性关怀与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纽带。
《周氏行》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它不仅是文学上的杰作,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的宝贵资源。对于热爱古典文学和探索人性深层次的读者而言,《周氏行》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和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