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轩喜成

山县为官不见山,一朝列嶂忽当关。
抽身牒诉时舒眼,领客杖藜聊解颜。
常乐本来由我静,倦飞每尔愧知还。
莫嫌邑小仍兼陋,曾有涪翁赏是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静乐轩喜成》是唐代诗人张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诗人简介:张谔,景龙中登进士第,仕为陈王掾。他与岐王范雅好儒士,与阎朝隐、刘庭琦、郑繇等皆从之游,赋诗饮酒。

  2. 诗词原文:山县为官不见山,一朝列嶂忽当关。抽身牒拆时舒眼,领客杖藜聊解颜。常乐本来由我静,倦飞每尔愧知还。莫嫌邑小仍兼陋,曾有涪翁。

  3.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首句“山县为官不见山”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中所见所感,与自然景色的疏远。次句“一朝列嶂忽当关”则描绘了诗人突然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如同屏障般屹立在眼前。第三句“抽身牒拆时舒眼”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摆脱束缚后的自由感受,心情舒畅。第四句“领客杖藜聊解颜”则表达了诗人与客人一起赏玩自然时的愉悦心情。第五句“常乐本来由我静”则是诗人对自己心境的肯定和感慨。最后两句“倦飞每尔愧知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尾句“莫嫌邑小仍兼陋,曾有涪翁”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希望人们不要嫌弃自己身处的小地方,因为历史上有像涪翁这样的人物曾经在这里留下过足迹。

《静乐轩喜成》不仅展现了唐代诗人张谔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