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中乾元寺

突兀前朝寺,维舟又一来。
殿空金像暗,径断石幢摧。
物相依成坏,尘缘漫乐哀。
僧残无悟语,犹幸结宗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大中乾元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镃。这首诗通过描绘寺庙的破败景象和僧人们的寂寥生活,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沧桑、人生无常和尘世悲欢的深刻感悟。

张镃,字时可,原籍甘肃天水,南宋文学家,因其家族背景而备受关注。作为宋南渡名将张俊的曾孙以及刘光世的外孙,他的身份使其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张镃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参与了诛杀韩侂胄和谋害宰相史弥远的事件。

《游大中乾元寺》的原文如下:

突兀前朝寺,维舟又一来。
殿空金像暗,径断石幢摧。
物相依成坏,尘缘漫乐哀。
僧残无悟语,犹幸结宗雷。

诗的首句“突兀前朝寺”,描绘了一座古寺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格外突出。第二句“维舟又一来”,暗示了诗人再次来到此地的心情与感受。第三四句“殿空金像暗,径断石幢摧”,形象地表达了寺庙内部因年代久远而变得空荡无人,建筑亦破败不堪的景象。接着,“物相依成坏”与“尘缘漫乐哀”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世间万物随时间流转,最终都走向衰败和消逝的悲哀。最后一句“僧残无悟语,犹幸结宗雷”,则表现了尽管寺院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仍有僧人坚守岗位,尽管他们可能缺乏智慧或悟性,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责任。

通过对《游大中乾元寺》的分析,可以看出其艺术价值在于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情感体验,也传达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