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其一 秋日感兴

烟淡波平,蓬松岸蓼,红浅红深。
满院西风,连宵良月,几处清砧。
区区宦海浮沉。
幸隐去、将酬素心。
两鬓吴霜,一屏秦梦,谁是知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柳梢青·秋日感兴》是宋代张鎡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包括其背景、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1. 作者介绍
  • 张鎡:南宋诗人,字叔夏,号东山居士。他生活在北宋灭亡之后的时代,经历了元兵入侵和南宋初年的战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张鎡的诗词多反映了他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体验。
  1. 诗词原文
  • 烟淡波平:描绘了秋天江面平静的景象,暗示着世事的平淡与内心的宁静。
  • 蓬松岸蓼:岸边的蓼草随风摆动,增添了几分生机。
  • 红浅红深:形容晚霞的色彩变化,既有浅红也有深红,象征着人生的多彩和变迁。
  • 满院西风:整个院子里都充满了秋季的凉意和西风的气息。
  • 连宵良月:连续几天的好天气,明亮的月光。
  • 几处清砧:远处不时传来断断续续的敲击声,可能是砧石击打的节奏,代表着节日或丧事的氛围。
  1. 创作背景及表达
  • 政治寓意:张鎡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命运的思考。在动荡的政局中,他选择了隐退,以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 个人情感:诗中也流露出对友人、家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张鎡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希望通过自然的美好来抚慰自己的心灵。
  1. 艺术成就及鉴赏
  • 意象运用:张鎡善用自然景物作为象征,如“蓬”与“蓼”都是常见的植物,但在这里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和情感内涵。他的诗词常通过这些意象来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 语言风格:词的语言典雅而不失生动,既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特点,又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显示了张鎡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柳梢青·秋日感兴》不仅是张鎡个人的文学作品,也是宋代文人精神面貌的一种体现。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悟力,还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了解到宋代的文化背景和诗歌发展,还能深入理解到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个体在其中如何寻找到心灵的平衡和慰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