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慧安院

积淖厌行路,解鞍欣曲肱。
疾风穿敝屋,细雨湿青灯。
聒夜有饥鼠,观空无定僧。
中宵尘累息,山水思填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慧安院》是宋代强至的作品。以下是对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原文内容:《宿慧安院》描绘了一个夜晚在寺庙中的景象,诗中描述了诗人因公务被召至京城后,在旅途中投宿于一座名为“慧安院”的寺院。
  2. 诗意赏析:诗中的“积淖厌行路,解鞍欣曲肱”反映了诗人对于旅途劳累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喜爱。“疾风穿敝屋,细雨湿青灯”则描绘了风雨之夜的寂静和凄凉,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不安。
  3.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熙宁五年(1072年),当时强至正在担任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等职务。他因健康问题提前去世,其子强浚明收集遗文并编有《祠部集》四十卷,其中曾巩为之序,但该文集已佚。
  4. 作品评价:清代强汝询在其著作《求益斋文集》中记载了强至的事迹与《宿慧安院》的传略,可见其在历史上有一定地位。

《宿慧安院》不仅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