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郭明府寺丞颍上西斋

退筑谋何早,闲居兴颇浓。
渠流通颍派,窗列隔淮峰。
玉麈谈宾盛,牙签载籍重。
雨巾时垫角,一代慕林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郭明府寺丞颍上西斋》是一首由宋代的强至所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深厚的文学素养。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强至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宋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态度。
  2. 作品原文:《寄题郭明府寺丞颍上西斋》的原文如下:
    退筑谋何早,闲居兴颇浓。
    渠流通颍派,窗列隔淮峰。
    玉麈谈宾盛,牙签载籍重。
    雨巾时垫角,一代慕林宗。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充满文化底蕴的场景。
  3. 作品鉴赏:诗中“退筑谋何早,闲居兴颇浓”表达了诗人退隐田园、享受生活的悠然自得;“渠流通颍派,窗列隔淮峰”则展现了颍河的水流如丝带般流畅,窗户外则是淮河的山峰,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此外,“玉麈谈宾盛,牙签载籍重”描绘了文人雅士在宴会上的谈笑风生和书籍的丰富多样,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高雅生活情趣。最后一句“雨巾时垫角,一代慕林宗”则是表达了诗人对林下高洁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强调了自然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4.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是在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创作的,当时北宋政府推行王安石变法,试图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在这种大背景下,强至的作品可能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于政治变革的态度和思考。
  5. 文化意蕴: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文人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表达。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珍视,也展示了他们在面对时代变迁时的心态和追求。

《寄题郭明府寺丞颍上西斋》不仅以其优美的诗歌语言吸引了无数读者,更因其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而被后人传颂。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人来说,这首诗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