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下孤坟偿是非,坏檐仄柱若凭依。
门前过马空骧首,那得当年一顾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庙下孤坟偿是非,坏檐仄柱若凭依。
门前过马空骧首,那得当年一顾归。
《过伯乐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强至的代表作品之一。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更详尽的介绍:
作者生平:强至字几圣,钱塘人,生于乾兴元年(1022年)。他早年以乡试第一的身份进入仕途,并在庆历五年(1045年)通过乡试,次年即庆历六年(1046年)中进士。皇佑年间,他在文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当时知名的文人。
作品内容:《过伯乐庙》是一首描绘庙宇景象的古诗。诗中“庙下孤坟偿是非,坏檐仄柱若凭依。门前过马空骧首,那得当年一顾归”四句,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座荒废古庙的场景。通过对庙宇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现实沧桑之感的感慨。
文学价值: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风貌。它不仅是对一个具体地点的描写,更是对整个时代精神的一种反思和表达。在语言上,《过伯乐庙》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诗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过伯乐庙》不仅是强至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历史以及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