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三首 其一

五月正阳月,何尝与雨期。
浃旬檐溜注,深夕水声驰。
古屋床床漏,苔墙堵堵隳。
子桑谁复饷,勾漏政须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久雨三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一首古诗,该诗通过描述骤雨倾盆、沟浍深满的景象,以及儿童的惊恐反应,生动地展现了暴雨所带来的自然变化和对人们生活的即时影响。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 骤雨忽倾盆,沟浍深几尺。
  • 其势亦奔腾,涸匮在瞬息。
  • 慨惟千顷波,清浊不可测。
  • 儿童不知远,近视有惧色。
  1.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象描绘:这首诗中,诗人首先描述了暴雨突如其来,倾盆而下的场景,接着用“深几尺”来形容雨水淹没了沟渠的深度。这些形象的描述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暴雨带来的巨大冲击。
  • 对儿童心理的刻画:诗中的“儿童不知远,近视有惧色”反映了暴雨天气下,孩子们因恐惧而表现出的无知与紧张。这种对比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使读者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暴雨的威力。
  1. 作者背景
  • 苏葵:明代诗人,字伯诚,广东顺德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他性耿介不谄附权贵,因此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出一种正直与批判的精神。
  • 曹勋: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曾任翰林学士。他在政治和文学上都有一定的成就,其诗歌多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1.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曹勋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切感受,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儿童的反应,诗人展示了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宏大视角。
  • 艺术手法:使用了一系列生动的视觉和感官描述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从“骤雨忽倾盆”到“清浊不可测”,再到“儿童不知远”,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色彩。

《久雨三首 其一》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它更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以及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和批判态度。通过对这一经典作品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并从中汲取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美学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