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三首 其二

蚀馀仍苦雨,犹尔晦阳晖。
浩浩陂三尺,家家水半扉。
汩陈非佛意,昏垫盖天机。
祈恳须冥造,当仁要达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久雨三首 其二》是宋朝诗人刘敞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连绵细雨中对天气变化的感慨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清渠彼涓流,通逵此夷坦。风云瞬息间,江汉倏生眼。渊源讵能问,浩荡颇可惮。白日蔽九霄,吾行幸当返。
  • 翻译:清澈的小溪流淌着,宽阔的道路变得平坦。风云变幻之间,江汉仿佛眨眼间就有了眼睛。源头在哪里无法询问,浩瀚的江水颇为令人畏惧。白日遮蔽了九霄之上,我行走应当返回。
  1. 作者简介
  • 刘敞:字原父,号公是,江西新建人,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庆历六年进士,历任大理评事、通判蔡州等职,有《公是集》传世。
  1. 诗作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清渠”与“通逵”对比,展现了细雨中的两种景象,一方面强调自然景观的清新和宁静,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动荡。
  • 哲思表达:通过“风云瞬息间,江汉倏生眼”,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观察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社会变革的迅速与复杂性。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该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正处于政治动荡和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文人往往通过诗歌来抒发情感和反映时代背景。
  • 文学地位:《久雨三首·其二》在宋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使其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久雨三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作品,也是刘敞文学才华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