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逢丹杏,芳条拂眼过。
可怜荒径少,不道故园多。
艳萼黏红蜡,仙葩绉薄罗。
客心知易感,路远奈愁何。
依韵和王几道涂次杏花有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依韵和王几道涂次杏花有感》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对故园的思念与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城宣城(今江西南昌)人。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其诗风质朴简练,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作广泛流传,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词原文:
马上逢丹杏,
芳条拂眼过。
可怜荒径少,
不道故园多。
艳萼粘红蜡,
仙葩绉薄罗。
客心知易感,
路远奈愁何。诗词赏析:梅尧臣的诗作以其深沉的人文关怀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著称。这首《依韵和王几道涂次杏花有感》便是他作品中的佳作之一。诗句“马上逢丹杏”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偶然遇见盛开的杏花,而“芳条拂眼过”则形象地表现了杏花枝条轻拂过眼睛的柔美情景。然而,“可怜荒径少,不道故园多”透露出诗人在异乡感到孤独,因为家乡的道路稀少,无法轻易返回。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能直达人心深处,充分展示了梅尧臣诗歌的魅力。尤其是“艳萼粘红蜡,仙葩皱薄罗”一句,不仅生动刻画了杏花的娇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捕捉和深刻感悟。
《依韵和王几道涂次杏花有感》作为梅尧臣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还能深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