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郭子度

连年染患貌栀黄,卢扁犹无起死方。
稚女自敲尸畔磬,邻僧来炷佛前香。
生涯谩有千书卷,受用惟存一奠觞。
听说茶毗心更苦,拭乾清泪又成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郭子度》是宋代诗人许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具体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许棐,字不详,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
  • 许棐的生平事迹不多见记载,但通过其诗歌可以推测他的生活背景和思想倾向。在宋代文学中,许棐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情感表达著称。
  1. 诗歌原文
    连年染患貌栀黄,卢扁犹无起死方。
    稚女自敲尸畔磬,邻僧来炷佛前香。
    生涯谩有千书卷,受用惟存一奠觞。
    听说茶毗心更苦,拭乾清泪又成行。

  2. 诗歌解析

  • 连年染患貌栀黄:描述了主人公因长期患病而面容憔悴,颜色苍白如栀子花。这里的“染患”和“貌栀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疾病对人外貌的影响。
  • 卢扁犹无起死方:此处引用了古代名医扁鹊的故事,意指即使有良医(卢扁)也难以治愈重病。这反映了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无助。
  • 稚女自敲尸畔磬:描述了家中幼女为逝去的父亲敲打着身旁的磬,以此寄托哀思。这个行为虽然显得幼稚,但却是子女对于亲人离世的深切哀悼。
  • 邻僧来炷佛前香:描绘了邻里僧人前来烧香礼佛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对佛教文化的信仰。
  • 生涯谩有千书卷:尽管生活简朴,但主人公仍然拥有大量的书籍,表明他生前酷爱学习,有着丰富的文化积累。
  • 受用惟存一奠觞:意味着除了祭祀之外,生活中再也无法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安慰或补偿。这体现了生命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悲哀。
  • 听说茶毗心更苦:茶毗是佛教仪式中焚烧尸体的习俗,用以超度亡魂。这里表达了听到这一消息时心中的痛苦和不舍。
  • 拭乾清泪又成行:最后一句表达了主人公在悲痛之中擦干泪水,继续前行的决心和无奈。
  1. 诗歌主题
  • 通过描写主人公因病去世后的哀痛场景,诗歌传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感慨。
  •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诗歌展现了人性中的善与恶、悲与喜、生与死的交织。
  • 诗歌还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1. 文学价值
  • 《挽郭子度》作为许棐的代表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不失深意,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参考文本。

《挽郭子度》不仅是一首反映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的诗歌,也是一幅展现宋代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的历史画卷。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的各个方面,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许棐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