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染患貌栀黄,卢扁犹无起死方。
稚女自敲尸畔磬,邻僧来炷佛前香。
生涯谩有千书卷,受用惟存一奠觞。
听说茶毗心更苦,拭乾清泪又成行。

古诗文网为您提供《挽郭子度》的原文及鉴赏:

原文

连年染患貌栀黄,卢扁犹无起死方。
稚女自敲尸畔磬,邻僧来炷佛前香。
生涯谩有千书卷,受用惟存一奠觞。
听说茶毗心更苦,拭乾清泪又成行。

注释

  1. 连年:指连续多年。
  2. 染患:长期患病。
  3. 貌栀黄:面色发黄。
  4. 卢扁:古代名医扁鹊,此处借指医术高明的人。
  5. 起死方:能救人于死地的方剂或方法。
  6. 稚女:年轻女子。
  7. 敲磬:敲击磬石。
  8. 来炷:前来点燃。
  9. 生涯:一生的生计或工作。
  10. 谩有:徒有,虚有。
  11. 受用:享受。
  12. 荼毗(tú bǐ):火化。
  13. 成行:落泪至不能自已。

翻译

连年遭受疾病的折磨,面色如同栀子花一样发黄;虽然医术高超的医生如卢扁也束手无策。一个年轻的女孩在亲人遗体旁敲着磬石,旁边的僧人前来点燃香炉。我一生虽然拥有无数卷书籍,但真正值得享受的却只有一杯供品。听闻亲人即将被火化,内心更是痛苦万分,泪水不禁滴落湿透衣衫。

赏析

此诗以沉痛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家族因疾病而衰败的场景,通过对比和象征,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亡者深深的缅怀之情。

背景

据诗中内容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家族中长辈逝世后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同时,通过对疾病、死亡等主题的反复强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艺术特色

此诗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日常场景的细致描绘,使得整个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特别是“稚女自敲磬,邻僧来炷香”两句,不仅生动描绘了一幅家庭悲戚的画面,而且通过细节的刻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文化内涵

从诗歌内容来看,它不仅仅是对逝者的悼念,更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常见,是文人士大夫阶层常用的情感宣泄方式。

社会影响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的心理活动,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