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南平赵化卿

昔游曾到万山峰,赵氏楼台紫翠中。
六艺近夸三世学,四贤争显一家风。
不堪顾影怜孤雁,恰喜摩天有阿鸿。
好是生香元不断,灵椿虽老桂成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南平赵化卿》是一首宋代诗人阳枋创作的诗词,该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世的哀思和对其一生成就的缅怀。以下是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挽南平赵化卿》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诗中的内容和形式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宋理宗端平年间。这一时期,阳枋在家乡巴川(今四川翱粱东南)担任过地方官员,并有著作流传后世。
  2. 作者简介:阳枋字正户,号字溪,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其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阳枋的生平经历丰富,曾获得乡选并最终成为绍庆府学官。《字溪集》便是他的遗著,尽管已佚,但仍有清人辑录的版本可供研究使用。
  3. 作品原文与翻译:诗的第一句“昔游曾到万山峰,赵氏楼台紫翠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曾共同游历过的山景,其中赵家的楼台建在翠绿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二句“六艺近夸三世学,四贤争显一家风”,则表现了对友人学术成就的赞赏。第三句“不堪顾影怜孤雁,伺喜摩天有阿鸿”,透露了诗人对友人孤独身影的同情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最后两句“好是生香元不断,灵椿虽老桂成丛”则是诗人对友谊长存和生命永恒的象征性表达。

《挽南平赵化卿》不仅是一篇充满情感和艺术美感的文学作品,也是阳枋对友情和学问的一种深情致敬。它不仅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