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正不两立,何异莸与薰。
宁怀爱憎念,趣尚难同群。
向来阊阖疏,杯水沃烈焚。
虽无扑灭期,固亦摧炎熏。
黄钟动孤管,众乐知有君。
祇今才数年,荟蔚朝隮云。
公身虽已殒,公言犹可闻。
所期动九天,从此泾渭分。
宁愿如曲江,一尊酹孤坟。
挽张南轩先生八首 其三
介绍
它由李商隐所作,内容为:曾共东山醉几回,此中乐事我独知。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弥天野草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任方城尉时写给好友张南轩的。诗人当时正在游宴之中,而张南轩因病不能同游,因而写了这首赠诗来安慰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读来琅琅上口,具有一种动人的力量。
“曾共东山醉几回”这四句诗是全诗的首尾,也是全诗感情发展的线索。从“曾共东山醉几回”到“此中乐事我独知”,写过去与张南轩一起游山饮酒之乐;从“并作弥天野草飞”到“此中乐事我独知”,抒怀友之情。“此中乐事”,即指与友同游之乐。诗人回忆过去两人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赋诗的欢乐生活,说这是“乐事”是实情。但是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回忆上,而是通过对比,突出其“乐事”的独特之处和美好。“此中乐事”不是一般的“乐事”,“乐事”之所以“乐”,是因为有“人”参与。“人”就是诗人的好友张南轩先生。所以,诗人说:“此中乐事”只有“我”一人知道。这既表明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又表现了他那种孤独、寂寞的感情。接着诗人就写“此中乐事我独知”的原因。原来张南轩因病未能与诗人一同出游,于是诗人独自去游东山,尽情地享受“山色向人开”的美景。“曾共东山醉几回”,就是诗人游东山时的一个具体场景。诗人在游赏东山时,心情愉悦,饮酒赋诗,尽兴而归。“此中乐事我独知”一句中的“独”字,既点明了“乐事”的独特性,又反映了诗人因张南轩不能同游的孤独心情。
第二联写“风月无边野草生”。诗人说“无人管”“并作弥天野草飞”,是说他所欣赏的那风那月都是自然的东西,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着,没有人去管束它们,也没有谁会去注意它们。诗人说“野草”随风飞扬,也暗含着诗人自己像野草一样,没有固定的归宿,飘泊不定,无所依傍。
第三联写诗人对张南轩的怀念。诗人说自己就像那野草一样,虽然自由但无人问津,而张南轩却因病不能同行,更令人感伤。这里,诗人用“无人管”、“弥天野草”比喻张南轩虽病体未愈,却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忧心国难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挚友张南轩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诗写得含蓄蕴藉,深沉隽永,不露痕迹,却又感情深挚,发自肺腑。